上山•上山•问茶——斗记茶之旅探秘 2016.06.14

 6月初,泼水节早过,春茶几近尾声,我们跟随斗记茶之旅前往西双版纳。这个时候的茶山反倒少了喧嚣扰攘,以它天生天养的面目示人。4天的时间里,我们以景洪为出发点,分别前往易武勐海,不仅上山问茶,还参观了斗记的初制所及精制厂,一探好茶的源头与秘境。
麻黑茶园,喜遇版纳酸蜂
趁雨歇,我们走进了麻黑的一片茶地。这个叫云盘山的地方,一上来就用整片透着原始雨林气息的树林迎接我们。地面上铺着厚厚的落叶,十几米高的数棵大树围合起一片林地,心不由地静了下来:是不是可以听得到雨后的鸟叫虫鸣?

树根处蛰伏着形状颜色各异的菌菇,每一朵都像是一个惊喜:同样的环境,怎么就能萌出千姿百态来?“凡是有昆虫爬过的都可以食用”,斗记初制所所长告诉我们。
一棵大树下立着刻有“山神”的石碑,碑前插着未点完的香,这是村民认的代表自己的“神树”,用来保佑祈福。
有人在一棵树上发现了版纳酸蜂和它的巢,小家伙只有蜜蜂十分之一大的个头,看上去像蚂蚁,因蜂蜜甜中带酸故名。通常,这种酸蜂会选择在高大原始雨林树木的顶端树洞中隐蔽的土岗下筑巢。
茶树一丛丛沿着坡地分布着。上世纪80末90年代初,大部分麻黑古茶园进行过“坡改梯”的建设,对茶树台刈、矮化,以增加茶树采摘面,因此,如今茶树多数高度都在1.5米左右,只有少部分达到2-3米高。要判断树龄得从根部的粗细入手,通常地面部分的直径决定了其地下的根系面积,覆地面积大的茶树也就意味着它年头不凡。我们都忍不住猜起了身边的茶树树龄,“这棵有一百年?”“不止了,两三百年有的”……饶是如此,这些“土肥圆”通身萌态的茶树总让我们做出过低的误判。
 

麻黑寨拥有2700亩古茶园,新式茶园5100多亩,每年大致产量47吨,它位于易武老街东北面,距离九公里左右。麻黑古树茶多,品质好,产量大,成名早,交通便利,这些条件让麻黑茶成为易武产区的一个标杆性茶品。
早年,斗记创始人陈海标亦是打听到麻黑茶的优点,更关键是“这里有几户祖上有做茶经验的人家”,遂开始了他在易武茶区的开荒拓土。据标哥回忆,斗记最早在三醉斋上推广麻黑,如今提及2003年的那款麻黑大树茶(当时品牌为德茗轩),仍让斗粉们念念不忘。

 

斗记麻黑发烧级大树茶(2012年、2015年),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条索整壮,汤色淡黄,入口纯净,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

南糯山,惊见一株大桫椤
从景洪市趋车约40分钟至半坡老寨,开始徒步进林。南糯山古茶园集中,人为干预少,生态保护好,进山道路狭窄,除非骑摩托,爬山基本靠走。然而,这样的一段森林即是茶林,茶林就是森林的路途,花两小时走个来回,只会觉得养眼养心,值回票价。
这天天空晴好,日光炽烈,走进茶林,却是清凉怡人。一路上是看不过来的菌子、野花,数不过来的樟树、椎粟树,更有各色色彩艳丽的昆虫蛾子蝴蝶迷人眼。动辙上百年的老茶树就在路边,伸手可及。路上,斗记会所瑞哥指给我们看一棵罕见的桫椤。原来,桫椤是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这种蕨类植物极其珍贵,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这棵桫椤如此珍贵,却又如此安之若素地立在人来人往的路旁,不能不让人对整个生态生出更多的敬畏之心。
据说,南糯山这种森林与古茶树的巧妙结合,在全国茶区也算得上独树一帜。按统计,南糯山古茶园总面积约12000亩,一般每亩保存的古老茶树约100株左右,高层大树5-8株,中、小树约10株,具有生物多样性。古老茶树就靠稀疏的树冠遮荫、防风、增加茶园相对湿度,减缓气温变化,保持茶芽嫩度,有利提高茶叶品质,营造良性生态环境,靠树林中的各种生物的互相制约,可防治和抑制茶树病虫害的蔓延滋生,而茶树始终靠树冠的枯枝落叶与活枝叶,对地面进行立体式,多层次的覆荫、覆盖,这样既保水、保土,又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靠根系的新陈代谢,疏松土壤,不断聚集矿物营养,保障古老茶园茶树继续生存,使其延年益寿。
800年的茶王树是此行的终点。茶王树位于海拔1700米处,树高5米3,主干直径76厘米左右,分为六个枝头展开,树冠直径约935厘米。跟其它地方的茶王茶后一样,因为担心重蹈被围观至死的覆辙,它被铁篱笆围了起来,只可远观。唯愿周围的生态能继续保持下去,让茶王树能够顺利颐养天年。
从茶王树折返,斗记瑞哥和高演邀请我们一起参与南糯山的公益环保活动,大家人手一个塑胶袋,将沿途不能降解的垃圾捡拾回收出山。虽然已近中午,暑气上升,大家走走停停,不断弯腰捡拾,有的垃圾在路旁斜坡处,还得靠人一边牵着手才敢去捡,难免汗流浃背,但乐得大包小包攒了十来包,也算是对上天赐与人类的这片古茶园尽了一点绵薄心意。
 

南糯在傣语里意为产笋酱的地方,而这里居住的全是僾尼族人。这有一个傣族传说:很久以前,南糯山没有名字,僾尼人在此居住,山上茶林山下竹,竹海连绵起伏。雨水下地,春笋破土,妇女们于竹林之间,挖笋制菜肴,多余部分制成“笋酱”。
一个冬季,召片领率文武官员游离至此,金伞大帕雅(僾尼头人)杀猪宰牛相款待。席间,献上酸味笋酱一碗,召片领食之,胃口大开,令把笋酱作为贡品,进贡车里。从此后,傣族就把这山叫作“南糯山”,僾尼人也跟着就这么叫开了。南糯山在1953年西双版纳成立自治州以前,一直属于车里(现景洪)直接管辖,当地的茶和笋酱,皆为岁贡。
相传,南糯山垦植茶树,始于三国时期,茶种、栽培技术为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直到唐代南诏时期,南糯茶山一直是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濮蛮)在栽培利用茶树。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迁离南糯山,他们遗留的茶树被随后迁来的僾尼人所继承。在南糯山,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茶园,哪里就有清泉和村寨,僾尼人世世代代都与森林和茶树相依为命。

 

斗记南糯名山级大树茶, 2009年-2016年每年稳定出品,香气浓郁厚重,滋味甘甜,鲜爽而富质感,汤感柔润饱满,以风格均衡而为世所重。

从初制到精制,这是在集齐处女座的所有特点吗?

 

此行分别参观了斗记麻黑初制所及勐海精制厂。在麻黑初制所发现了一件模拟手工炒茶的杀青机,这个机器由斗记专门从福建统一定制,在版纳40多个初制所均有配备。麻黑的这台用电发动,柴火加温,即使碰到山上经常性的停电,也可以用小型发电机开动。杀青机一锅能炒约45公斤鲜叶,将温度控制在72度翻炒20分钟左右。杀青机炒茶时,炒茶人需要一直守在转动的滚筒旁,观察温度和转速的变化,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任何一点闪失和误差都会影响到炒茶的品质好坏。

斗记在版纳有勐醒、勐海两家精制厂。所有产区的毛茶先在勐海集结拼配后,再分至两家精制厂加工。通过精制所检测与审评的茶叶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其究竟做成名山名寨系列还是拼配茶。在标哥的办公室,我们看到了长得像中药铺的一排柜子,每个抽屉上分别贴着“倚邦”、“刮风寨”、“茶王树”等山寨名类,瞬间脑补出标哥们从里面各样抓出一小把,既像配药抓药的大夫,又有点化验师的意思。而斗记的那些拼配级品、标杆产品如巅斗、金斗、大斗……正是在这里神秘地诞生了。
同样是经过称茶、蒸茶、做型、压饼、解袋、质检、烘干、饼装、提装、箱装等程序,斗记又有几处与别不同的细节,这些细节几乎对最终茶品的口感质量不构成影响,但无论是为了卖相上的美观还是规避对后期转化有可能的干扰,斗记总是不愿意放过。比如,经过机器+人工筛选后的毛茶进入称茶环节前,斗记加多了一个筛滤装置,再次为进入饼茶的每条茶的条索均匀一致加分。

又如,蒸茶之后压饼之前,增加了一道整形程序,斗记为此设计了一件做型的辅助仪器,使得整形的操作效率更高。
再如,饼压好后,解开袋子放在架子上摊晾之前,还要用尺子测量压好的饼,再一次剔除外形不达标者。与多数摊晾采用木制架不同,斗记的摊晾架用的是不锈钢,因为担心木架受热影响茶饼性状。
到了最后包装环节,传说中统一的18摺金丝棉纸包装已足够强大了吧?不!在每张棉纸上还预先印出摺位,以方便工作人员将LOGO和信息都能包在统一正确的位置上。
好了,开始装箱。一提一小箱,两提一小件,三件一大箱,一个套一个,大箱套小箱,每层都有覆膜,最外层的大箱子上还有气孔(可以调节太干和太湿),这就意味着,斗记茶送到客人手中之前就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迷你茶仓了,无论是干燥的北方还是在潮湿的南方,普洱茶存放一直有的仓储问题基本上被解决了。
参观到这儿,感觉斗记已经不仅仅在做茶,倒像是在集齐处女座的所有特点,准备召唤神龙了。

斗记金斗1501,拼配大树茶, 2008-2016年每年稳定出品,斗记拼配茶标杆产品,斗记全能王,鲜活华美,协调劲道,变化多姿,至臻至纯。

 

注:斗记茶之旅是斗记茶业为所有茶的爱好者提供的一个开放性茶旅平台,让每一个茶友都有机会去到各个茶区,体验各茶区茶树的口感特色,感受自然生态环境及当地风土人情。此外,还能参观斗记各地初制所,了解一款好茶的来源及制作过程。开业不久的斗记茶之旅体验馆还能提供茶友们喝茶聊天的场所,在这里与斗记大家庭分享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