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祁门 2016.05.5

我们每天都在行走,为着生计,或者为了健康。我们穿行在高楼大厦中,行走于觥筹交错里,远方和诗歌,只是作为一个意象存在于梦呓之中。

幸好我们的梦想还有载体。

茶道新生活杂志社《茶源地理》——以茶为媒,不断深入原生态茶产区,以文字和图片,触摸一城一地的风流,一叶一花的生长,以虔诚的态度记录土地与人的故事。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种茶,继《易武》、《潮州》之后,《茶源地理·祁门》来了。

每一扇门都通往不同的世界,这次我们推开的是祁门。

初识祁门,当识祁红
祁门县,依傍于盛名之下的黄山,为世人所知的,唯有祁红两字。初入祁门,当识祁红。“祁门香”到底是什么香?“祁门工夫”该如何讲究?新派与老派的交锋,呈现了祁红江湖的竞争格局。

位于祁门县城的祁门茶厂旧址(摄影 / Aya)
祁门改良场,世事如棋局局新
成立于晚清的祁门改良场,在各个时代都充当着红角儿。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是不管世事如何变迁,茶树一样站在地里,故事依然在人的脑海中传承。

位于平里镇的原改良场平里分场大门,也是祁门改良场的起点。(摄影 / Aya)
最原始的茶香,藏匿于深山里
正如茶案上的一杯茶汤,无法映射出一片叶子的身姿;祁门县城的茶香,也有着匠气的味道。以丈量每一寸土地的名义,我们决定到深山里去,姑娘们在细雨中出发,沿着牯牛降山脉,一路深入茶香腹地……

降上在牯牛降的山腰。巨石或埋于土层下,或裸露于表面,岩石的缝隙里就有茶树在生长。(摄影 / Aya)
祠堂:中原文化的留守者
当古老的建筑被城市的扩张所噬,当传统的礼仪在现代文明下失语,地处黄山西麓的祁门,还秉承着徽州的古风,每一个村都有着自己的祠堂。在古时,祠堂不止有祭祀的属性,还承担着教育、制定乡规村俗的功能。

环砂叙伦堂(摄影 / Aya)

 

理不清的安茶
中国茶叶分为六大类:白茶、绿茶、青茶、黄茶、红茶、黑茶。六大类中,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半发酵半紧压得安茶却没有固定的居所,有时被判为黑茶,有时又被认为是六大类之外的特种茶。而这个出身可疑的“孤儿”,却曾在历史上显赫一时。

整齐码放的成条安茶( 每两篓相对并成一组, 每三组用竹蔑扎成一条)。(摄影 / Aya)

本书目录
[ 综述 ]
· 品茗,三大茶类浮沉录
[ 茶源 ]
· 说祁门,要从祁红说起
· 祁门改良场:不负前人、不负山河
· 最原始的茶香藏匿在深山里
· 小气候• 炼山• 河洲
· 五水汇聚芦溪乡
· 老六安:消失的半个世纪
· 以前跳傩人还懂武功,现在舞狮子的蹦都蹦不起来
· 生气所系水口林
· 祁门村村有祠堂
 
[ 茶 器 ]
· 茶筛,祁红非遗手艺传承软肋
· 瓷,被丢荒的祁门之宝
 
[ 茶 识 ]
· 祁门工夫有“工夫”
· 一片叶子,演绎“黑、绿、红”三种茶
· 什么是“祁门香”
· 祁门红茶新品种:条形完整,更清甜
· 小种、工夫、红碎茶哪个更妙?
· 初识凫绿
· 安茶风味之谜
· 理不清的安茶
 
[ 茶 志 ]
· 祁门茶评
 
[ 茶 话 ]
· 闵宣文:祁门工夫的“金字招牌
· 谢永中:与茶叶共舞
 
[ 观 察 ]

· “最早教育市场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先烈”

· 祁红香飘世界
· 英国人品出的祁红滋味
· 中国红茶在西方
 
[ 舌尖上的视觉 ]
· 祁门红茶意式山菌炖饭(北美)
· 地方小食
[ 专栏 ]
· 叶荣枝: 茶,是一种东方式的慈悲
· 李开周:宋茶的造型
· 游识猷:早起空腹能否饮茶
[ 茶空间 ]
· 年轻人的科技园遭遇年轻的Teabank
[ 茶席 ]
· 蔑匠工作板上的茶席
[ 茶·道·生活 ]
· 初“品”周渝先生
· 陈永康:以敬畏之心与壶对话
· 王心:把茶倒好了,就是茶道
· 王郁斌:很多东西,可以从喝茶里面找
· 唐望:茶,带着手掌温度的一份礼物
· 戎新宇:“看茶学茶”永远学不透茶

[ 茶设计 ]

 

[ 同座奉茶 ]
[ 移动试验室 ]
· 祁门工夫红茶拼配体验